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在线 / 特色指标 / 特色1 / 正文
“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八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设计与实践 开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9-12-31 10:54:25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

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八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设计与实践

开题报告

2018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家校携手共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正愈加成为党和国家、全社会,关注教育的焦点与热点……

一、项目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1、时代背景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发布《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系列文件对中小学培养什么、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推进“实践育人”,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社区、家庭全面参与的育人体系,健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优化志愿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实践学分制,推进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2、理论依据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            

 ——苏霍姆林斯基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中国和美国家庭教育比较》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家庭教育基本理论知识》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一方面,学校教育影响并制约着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以它的力度和成效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成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两者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必然正面推动学生的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教育是一个极其细微的、系统的工程……”                                   

3、实践意义

1)变革学校课程,改变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结合学校实际,推进育人实效,形成课程体系。推进“亲师合作,家校共育”工作实效,建设“八学”实践基地,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形成校本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家校合力建设实践基地的相关制度与机制,培育师生、亲子现代风尚。

二、学校概况与项目推进历程

上外尚阳学校由普陀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办学,于20129月正式开学。学校努力创办一所开放、现代、优质的外国语特色学校,为培养外事外贸外经外交外语类人才奠定基础。然而,尚阳招生范围属桃浦镇阳光建华城,阳光建华城的居民主要有上海户籍的动拆迁户、私营小业主,外省市购房或租房人员,小区的110报警率长期在区内排名前列。这些家庭无论是家长的学历层次、生活背景还是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孩子学前接受教育的成都,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亟待通过学校的家庭教育教育加以改善。因此,学校自开办之日起就将“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项目作为办学主要策略之一,持之以恒地推进,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建校起,学校以“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项目为抓手,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校综合治理委员会,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与机制,家校合力推进办学。共设目标,提升家校合作意识,建好家长队伍;共建规范,提升家校自律意识,抓好综合治理;共商策略,提升家校共育意识,架构共享课程;共同治理,提升家校评价仪式,推进共同发展。

2013年,学校“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项目获上海市德育学会课题立项;

2015年,“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项目获2014-201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

2016年,《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获上海市“健生杯”德育科研成果二等奖。4月上海市德育协会、上海市儿童中心主办的“家庭教育与核心素养”2016新空气论坛在尚阳举行,“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项目德育成果在论坛展示;

2017年,《“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风尚家长、风尚学生课程资源建设》获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项目立项;

2018年,《“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八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设计与实践》成为2018年上海德育“德尚”系列骨干项目,获普陀区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学校立项,学校获评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2018年起,基于国家对于综合实践教育和校本课程建设的新要求,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继续深化研究“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项目,重点拟转向为家校携手,充分发挥综合实践的育人价值,共建校本“学军”、“学工”、“学创”、“学商”、“学教”、“学农”、“学医”、“学法”等“八学”实践基地,形成实践课程体系,丰富校本生活阳光课程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概念界定与创新亮点

《“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八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设计与实践》,指的是家校携手,充分挖掘、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家长共建“学军(学习党史军史,培育爱国情怀)”、“学工(了解产业园区,职业体验启蒙)”、“学创(探索科技体艺,个性多元发展)”、“学商(参与财商课程,争做财智少年)”、“学教(融入各类学校,携手合作学习)”、“学农(回归田园学堂,体验农耕农取)”、“学医(走进医学院所,增强生命意识)”、“学法(考察法制天地,提升法制意识)”等“八学”实践基地,统筹制定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主题、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形成校本实践课程体系,含课程理念、教材、目标、分类、策略、措施与评价等,使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认同、文化传承、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本项目的创新亮点是探索与家长携手,进行实践基地资源梳理、课程开发、组织教学、课程评价等有效制度与机制;形成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可分年级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活动设计”和“活动案例”;树立教师“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观,生动地教,教活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有目的、有成效地开展实践基地活动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资源;提升教师课程统整和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校本实践课程。具体为:

1、探索场馆学习:推动场馆学习与学校课程的深度整合,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

2、探索行走学习:研学旅行让孩子们与世界站在一起,增长知识、了解民俗、体验人文、提升眼界。

3、探索社团学习: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4、探索项目学习:把真实项目作为学习的驱动力。

5、探索整合学习:让学习变得完整而有意义,构建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学科与生活的整合以及学习方式的整合。

6、探索玩耍学习:创设充满刺激和乐趣的学习过程。

7、探索仪式学习:借助美的形式,使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8、探索服务学习:在服务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充分实现服务学习教育价值。

9、探索创客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0、探索节庆学习:用主题节日把学习生活点亮,致力于机制建设和评价方式探索。

四、项目研究与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让生命阳光般灿烂”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承传民族文化,拓展国际视野,培育现代风尚,着力培育“诚实、活泼、攀登、创新”的学风,引领学生争做“外语特长 和谐发展”的现代风尚少年。尚阳以“学校,让生命阳光般灿烂”为办学理念,践行“尚德睿智、求美向阳”的校训,旨在通过承传民族文化,拓展国际视野,培育现代风尚和可持续发展力,引领学生争做“外语特长、和谐发展”的现代风尚少年。

学校基于政府颁布的课程标准,基于学校育人目标,基于对可持续教育价值观的理解,确定学生学力培养目标,其中基础学力主要包括:识算读写学习力、学科综合运用力;可持续学力主要包括:合作独立探究力、问题解决创新力、判断分析评价力、信息采撷处理力、生活沟通表达力、意志情感调节力、多元文化理解力、现代风尚感受力。为落实学力培养,学校设置“一基二拓三活动”课程,“一基础”指国家规定基础型课程,“二拓展和三活动”则是在基础型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在基础型课程基础上,学校架构现代风尚课程,着力建设校本人文、心灵、自然、生活、视野、思维、艺术、信息等八大类阳光风尚课程。

“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八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设计与实践,属于校本生活阳光课程。学校通过对综合实践资源的家校挖潜——家长工作或联络单位,街镇共享——桃浦教育联合体社教结合体验基地,区内对接——普陀大学堂,市内牵手——上海市校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内创建——少年宫、外语教学联盟基地,海外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方位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具体为:

 

 

 

 

 

 

 

 

 

 

 

 

“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八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现状

 

“八学”

家校

挖潜

街镇

共享

区内

对接

市内

牵手

国内

创建

境外

探索

学军

1、四行仓库

 

1、国防教育体验基地

94969部队75分队

1、顾正红纪念馆

2、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

1、中共一大会址

2、海军上海博物馆

 

1、遵义红军街

2、遵义四渡赤水地

 

学工

1、少年儿童出版社

 

1、上海市新杨工业园区

 

1、上海纺织博物馆

2、上海商标火花馆

1、光明乳业

2、上海汽车博物馆

1、上海金环工业有限公司(嘉兴园区)

 

学商

1、爱建证券

 

1、林肯汽车4S

 

1M50创意园

2、上海并购博物馆

1、太平洋保险教育实验基地

2、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

1、深圳大学城丽湖实验学校

 

学创

1、航天科技馆

 

1、航宇中心

 

12025-2050未来生活体验馆

2、天地软件园

1、上海铁路博物馆

2、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

1、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

 

 

学教

1、曹杨职校

 

1、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

 

1、曹杨二中教育园区

2、普陀区青少年活动基地

1、上海外国语大学

2、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

 

1、遵义市南关中心小学

2、山西运城海仓学校

 

1、台南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

2、香港圣文德天主教小学

3、香港慈云山圣文德天主教小学

4、英国ratton school拉顿学校

 

学农

1、马陆葡萄园

1、桃浦镇槎浦村

 

1、普陀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2、上海市农业学校校外实训基地

 

1、崇明县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2、长兴郊野公园

 

1、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

 

 

学法

1、桃浦中学法制展览馆

 

1、普陀区公安分局白丽路派出所

 

1、普陀法院      2、普陀区公共安全教育馆

1、上海公安博物馆

2、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

 

 

 

学医

1、中医药博物馆

 

1、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普陀中心医院

2、利群医院

 

1、上海中医药大学

2、上海博爱儿童健康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

201941

 

 

 

 

 

 

 

 

 

 

 

 

 

 

五、项目实施具体方案

(一)基本构思

1、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通过职业体验基地活动,发展兴趣专长,提升财商意识,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启蒙或规划意识。

2、公民意识教育。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需要,开展环境清洁、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会问题的意识,愿意参与田园体验、河湾保护等实践活动,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公德意识与生态文明意识;考察法制教育基地,接受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具备法治观念。

3、科学探究教育。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

4、设计制作教育。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二)主要内容

1、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八学”实践基地教育资源的实际考察和教育资源信息的收集,将现有社会教育基地场馆内各种可以与课程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资源进行归纳梳理,形成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可分年级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活动设计”和“活动案例”;

2、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发挥家长资源,探索更好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来设计和实施校本课程,从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校本课程建设、多学科整合三个维度,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实施途径;树立教师“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观,生动地教,教活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也为其他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成效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资源;

 

(三)突破难点

通过“八学”实践基地建设,使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参访探寻考察体验中自主学习,学习活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提升学生的获取、搜集、整理、加工学习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组织管理、沟通表达的能力,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关注社会、热爱科学、激发兴趣;提高学习品质。并借此提升教师课程统整和教学设计能力,形成学校一批高质量的校本实践课程。

(四)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1月至20183月)

1、编制项目方案;

2、组建项目组教师团队、动员培训教师;

3、前期调研,收集文献资料;

4、专家论证。

第二阶段:试点阶段(20184月至20186月)

1、梳理、考察相关实践基地,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学习项目设计框架方案;

2、发掘实践基地中的的探究小课题,准备“预备知识”;

3、构建实践课程开发的基本制度,初步形成家校沟通研讨制度、课题档案文本共享制度、编制学生基地实践学习组织安排方案、明确基地实践学习学生学习评价量规;

4、组织试点年级学生开展第一次基地实践活动并及时反馈,细化完善运作流程和管理要点;特别是外出前的预备教育(知识准备、团队组合、采集信息方法指导等培训)、外出的组织、回校后期的学生完成作品或作业任务及检查反馈展示评价等);

5、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6、阶段交流与问题分析。

第三阶段:推广试验阶段(20187月至201812月)

1、家校共同组织全体学生,分批开展实践基地体验课程,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性管理;

2、开展各学科、各年级利用实践基地资源的课堂教学展示,撰写教学案例;

3、组织学生利用实践基地教育资源进行拓展、探究学习,展示交流,组织师生评价,调研实施成效;

4、各年级利用基地资源,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设计;提炼短期拓展课程名称和讲义文本,设计学生任务;具体完成“遵义红色之旅”、“运城德孝之旅”、“枣庄人文之旅”以及“深圳改革之旅”、“乌镇信息之旅”实践手册的编写;

5、梳理并形成家校共建“八学”实践基地课程实施的管理运作制度与机制。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92月至20194月)

1、完成项目报告和预期各项任务;

2、项目结题汇报展示;

3、按照研究模式,构建《“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八学”实践基地课程设计与实践》校本课程体系;编制体验式校本课程学习指南和资料包。

(五)预期成果

1、全面分析实践基地教育资源结构和特色,构建8个实践基地资源信息库;

2、完成以8个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为内容开发的课程设计案例,初步形成基地课程学习框架;

3、完成8个基地学生参与实践课程探究学习小课题,汇编成册;

4、形成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相关机制,编制校本课程学习指南、资料包;

5、完成项目研发的结题报告,申报参评市、区优秀项目成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

20181120

 

 

 

 

附件一:基础信息

项目名称

“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之“八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设计与实践

申报人

 

席璐

性别/民族

 

联系电话

手机:13482260159

出生日期

19748

籍贯

江苏镇江

办公:62123197-8008

工作单位

上外尚阳学校

行政职务

党支部书记、校长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最高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硕士

研究专长

项目开发与研究

电子邮箱

benbenshao@163.com

通讯地址

及邮编

祁连山南路2671  200331

申请类别

 B  

A.重点项目  B.骨干项目  C.基础项目

预期成果

BCD

A. 专著 B. 研究报告

C. 论文 D.其它

项目组主要成员

 

 

 

性别

年龄

专业技

术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39

一级

项目执行与案例分析

本科

上外尚阳学校

 

 

45

高级

项目执行与课程建设

本科

上外尚阳学校

 

 

37

一级

项目执行与课程建设

本科

硕士

上外尚阳学校

 

冯培理

36

一级

项目研究实践

本科

学士

上外尚阳学校

 

 

40

高级

项目研究实践

本科

上外尚阳学校

 

朱娜曼

36

一级

项目研究实践

本科

上外尚阳学校

 

袁晓菲

32

一级

项目研究实践

本科

学士

上外尚阳学校

 

 

 

35

一级

项目研究实践

研究生

硕士

上外尚阳学校

 

 

45

一级

项目研究实践

本科

上外尚阳学校

 

陆赛华

33

一级

项目研究实践

本科

学士

上外尚阳学校

 















 

 

附件二:近四年主要相关研究成果


(应注明成果名称、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及发表或出版的时间)

 

课题或成果名称

主持人或

第一作者

课题发布单位或成果发表、出版单位

立项或发表

出版时间

课程教材《点亮心灯》

席璐

上外尚阳学学校校本教材

20146

课程教材《节庆手册》

席璐

上外尚阳学校校本教材

20151

2014-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席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

20156

上海市“健生杯”德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席璐

上海市德育协会

201612

“亲师合作 家校共育”报道

席璐

上海《新闻晨报》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