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发布日期:2020-08-19 11:19:50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

学科德育渗透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以沪教版初中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甘灵

(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上海 200331

 

摘 要:我国教育教育事业的核心是立德树人,通过各学科进行学科德育渗透是重要途径,地理学科有着较强德育渗透的学段与学科优势地位。本文就地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优势、内容与途径进行了研究,并以沪教版初中地理祖国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章节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初探。

关键词:学科德育、初中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学科德育的重要性

2018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 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 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1] 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正式颁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育人价值导向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终于尘埃落定[2]

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不利用各科课堂教学进行价值与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大损失。因此要实现教育“育人”这个根本使命,其主阵地应该是课堂[3]

二、地理学科德育渗透的优势

初中各学科教育中,地理学科作为最早出现的科目之一,兼跨文理、研究范围广、内涵丰富,有着学科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空间跨度大、学科趣味性强、生活化、综合性实践性强等学科优势特点。六年级与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初级阶段,地理学科有着较强德育渗透的学段与学科优势地位。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增强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道德感,能积极参与并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3]。因此, 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实现地理课堂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地理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中学地理教学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和国情国策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全球公民与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不畏艰辛勇于挑战教育等等。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传统道德教育是自上向下、理论式、说教型的模式,学生较难建立认同感。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通过互动交流、案例分享、榜样示范、实际锻炼、合作学习、陶冶熏陶、情境体验、参与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断尝试,激发学生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德育素养。

四、学科德育渗透的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此课例选自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中国区域篇》的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价值是感受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维护民族团结。

本节课学习目标设定为:1通过绘制地理简图,学生识记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征,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2、通过总结地形与气候特征,通过分析新疆的人口、农业、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背后的地形与气候因素,学生培养地理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通过阅读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当小小导游过程中提升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意义,培养爱国意识,通过小组互助培养集体主义意识。4、通过“一带一路”国家级战略的学习以及寄语新疆,学生提升区域认知与责任担当,紧跟时政、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尊严,理解新疆民族团结与区域发展对我国政治地理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步骤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展示中央台的新疆宣传片一分钟片段,提问学生有何感受,注意到了哪些要素;说说自己对新疆有什么最初的印象。

 

点评并总结。

欣赏视频片段,感受新疆地区的大气;注意瓜果、新城市、古城等要素;和新疆很距离感等印象

在央视台各省市宣传片中,被冠以大美的新疆有哪些独特性与主要特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意愿,欣赏优秀的省市宣传片过程中也能提升审美情趣、建立祖国认同感。

二、

新课

教授

之“大美富饶新疆”

 

引导学生完成【活动一 知识串联】:1、通过地图册找到新疆所在位置、邻国与相邻省市。2、画出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以及主要城市。归纳出新疆的地形特点。3、找到新疆地区的所属温度带、干湿类型、气候类型区,归纳新疆的气候特点。

 

点评与总结新疆的地形特点,介绍最大的沙漠以及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等级公路工程,引出资源开发与“西气东输”工程。

 

根据温度与降水量图总结新疆气候特点,引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工程;

 

通过气候引出新疆盛产的瓜果,介绍为何新疆地区的瓜果甜。

 

通过气候与地形引出城市与人口分布,介绍主要城市与地区以及交通情况:包括盛产瓜果的哈密地区与吐鲁番盆地地区、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和田地区等。介绍和田玉背后孔忠良13岁捐献国宝文物“皇后之玺”的故事。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他说“没想到,今天还有人想到我。虽然我的日子过得不算很好,但我没有为我无偿捐出无价之宝后悔过,我还会一如既往地为保护国家文物做贡献。”  

 

根据书本以及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导游,分组合作完成【活动二 小小导游】。学生互评与教师总结。

 

 

依次从疆域、地形地势、气候与河流各角度完成知识串联的活动(7分钟)

 

 

 

 

思考为何要在无人居住的大沙漠中建三条横穿沙漠的大公路。

 

 

 

 

 

思考气候条件影响下的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思考地形条件影响下的新疆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征。

 

 

 

 

 

 

根据书本及相关资料,重新组织与构建知识,从热门景点、美食、交通、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介绍新疆(8分钟)。

通过读图以及对中国篇的疆域与人口、地形与地势、气温与降水、河流与湖泊各篇章的知识复习,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知识理解,通过自主完成主动构建新知识,提升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通过介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等级公路、“西气东输”工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工程、新疆基础交通建设情况等,学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认知,培养了人地协调观。

 

 

 

 

通过介绍和田玉背后当年与学生同龄的孔忠良的故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渗透德育价值观。

 

 

学生对区域地理旅游较感兴趣,也已具备一定的解说能力。通过小导游活动,学生将课文内容进行了结构化与再组织,提升了地理综合素养。体会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意义,培养了爱国意识;通过小组互助培养了集体主义意识。

新课

教授

之“一带一路”

通过小小导游中的楼兰古城引出古城消失的原因。

 

由昔日楼兰的繁荣引出古丝绸之路,介绍古丝绸之路,引出新丝绸之路,介绍一带一路与新丝绸之路。

 

思考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找到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经过了我国及新疆哪些地区。思考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地区的重要性与可能的变化。

学习正确的环境观,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引导学生成为对环境、对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一带一路”国家级战略的学习,学生紧跟时政、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尊严,体会政治地理重要性。

三、总结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新疆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新疆,最初的印象有哪些改观。展示习总书记对新疆的寄语“谋长远之策、 行固本之举、 建久安之势、 成长治之业”。完成【活动三寄语新疆】

 

 

 

回顾新疆区域要素,重新认识新疆。为新疆写上认识、祝福与希望(3分钟)。

通过习总书记对新疆的寄语渗透国情国策教育,理解国家层面对新疆地区的重视程度,紧跟时政;通过寄语新疆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尊严,体会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意义。

五、总结与展望

习总书记说“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依托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独特性,根据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教师不仅需要提升学科知识性素养,也需不断提升育人责任意识,不断思考、尝试,反思与总结,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汪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地理教学,2017(18):23-25.

[2]郭芳英.专家点评:以课程育人价值为导向,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1):46-47.

[3]曹惠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