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促进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上海外国语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组织了针对上外各附属学校骨干英语教师的暑期培训。2023年7月3日-7月5日、7月10日-12日,上外尚阳学校中小学共20名英语教师前往上海外国语大学,参加此次培训。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多位市级专家、高校教授,他们基于自己的研究旨趣,围绕教改热点,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前沿讲座。
上海外国语大学 梅德明教授
《英语教学与评价的新理念》
梅德明教授对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标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和阐释。梅教授从新时代的大背景对英语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入手,给一线英语教师提出具体建议和新要求。梅教授在讲座过程中与教师们积极互动,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 朱晔教授
《中小学生外语学习情感》
朱晔教授结合理论与实践,既系统梳理了外语学习情感的定义及研究发展,又以幸福感、焦虑、愉悦、无聊等情感为例,展示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个案,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所折射出的多元情感。相应地,朱教授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情感调节策略,鼓励教师探查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上海外国语大学 赵衍教授
《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小初英语工作者的挑战与机遇》
赵衍教授从教育数字化的背景、概念及关注点入手,详细阐释了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例如学习者画像,学习行为分析,知识图谱构建,即时翻译,个性化学习和校园安全。赵教授也指导教师们探索数字化与英语教育教学的更好融合,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上海外国语大学 朱彦副教授
《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
朱彦副教授从Why-为什么设计课堂任务、What-什么是课堂任务、How-如何设计课 堂任务的三个角度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提出优化策略。同时,朱教授结合案例,向教师们阐述如何基于核心素养优化课堂任务设计,为教学实践指明新方向。
上海外国语大学 周小舟副教授
《Classroom Discourse: Reflective Practice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周小舟副教授从Why do we need to study classroom discourse?这一问题入手,就课堂话语特点、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为教师们作出了详细的讲解。周教授强调教师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促进者,要选择高效的课堂语言推进课堂教学,并要及时反思,采取对应行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 潘鸣威教授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变革研究》
潘鸣威教授以“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给予学生怎样的评价”这一问题开场,引导在场教师反思自己是否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进步。他接着以英语写作为例,引入“增值性评价”这一概念及其应用,着重指出教师应聚焦学生写作的成长轨迹而不是成品,好的作文是一步步“改”出来的,学生写作中立意与逻辑的完善便是增值的意义所在。
上海外国语大学 安琳博士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材使用和课堂活动》
安琳老师带领在场教师研读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并结合现行教材的使用,强调一线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融入新课程理念,以主题为引领组织和串联课程内容,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播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各类素材资源。
同济大学 许文胜教授
《畅谈人工智能AI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许文胜教授以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赋能为切入点,先后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所独具的优势以及其对一线教师带来的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固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监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师给出实时反馈的效率,但同时也隐含了伦理问题、数据风险等不便之处,因而教师应注重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善用而不滥用人工智能,实现切实的赋能。
聆听智慧,知新致远。此次暑期培训不仅使本校英语教师进一步准确把握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前沿,也搭建了一个上外尚阳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各个兄弟学校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校英语教师将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内化专家的经验分享与理论指导,以新智慧与新经验助力素养导向的高质量风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