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将宏观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实践?如何让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导航仪”?2025年9月2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携手桃浦教育联合体、普陀区教育系统席璐管理团队卓越系列干部工作室,特别邀请资深专家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同时担任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吴刚平教授莅临指导。
吴刚平教授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享有盛誉,此次指导聚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修订与学期课程纲要编写,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发展。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盛宴,更是一次为上外尚阳教师“赋能”课程实践的专业充电。吴教授以深厚学养与丰富实践经验,为教师们揭开了高质量课程实施的核心密码 —— 科学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并以《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为题,带来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学术讲座。活动由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专家沈兰博士主持。
吴刚平教授开展《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专题讲座
一、大咖领航:
权威解读课程设计新范式
内容聚焦:从“教什么”到“为什么教”的思维跃迁
核心金句:“课程纲要不是教学进度的流水账,而是学生素养发展的路线图。”
“用目标倒逼内容重组,让评价引领学习过程。”
吴刚平教授分享课程设计核心观点
二、干货提炼:
课程纲要编写的建构逻辑及核心维度
从目标设计,摒弃知识覆盖,锚定核心素养培养到内容结构化,打破教材单元局限,重构跨学科学习主题,再讲到评价一体化,嵌入式评价驱动教学动态改进以及资源支持,建设动态生成的跨学科资源库
三维目标融合表,整合知识、能力与价值目标。大概念统整图谱,用核心概念串联碎片化知识。表现性任务量规,量化素养达成度。学习支架工具箱,支持个性化探究路径。
最后吴教授强调:课程设计需从"教教材"转向"用资源教",通过工具实现"教学评"闭环革新。
三、深入研讨:
碰撞课程优化智慧火花
讲座后,一场小型深度研讨会随即展开。吴刚平教授与上外尚阳核心组教师围坐交流,聚焦课程建设与学科修订的实践研磨,直面当前教育痛点 —— 如课程内容陈旧、学科交叉不足等问题,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创新优化策略。
吴教授反复强调,课程优化需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科前沿动态,推动 “教 - 学 - 评” 一体化设计。核心组教师也积极分享实践案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获得吴教授的肯定与进一步指导。
研讨中,双方深入探讨三大关键方向:一是课程目标的精准定位,需紧扣核心素养;二是学科修订的动态调整,融入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让课程内容更具时代性;三是实践研磨的反馈机制,通过课堂观察和数据评估,迭代优化教学方案。智慧火花在交流中迸发,如吴教授提出的“情境化教学”理念,与教师们共享的“微创新”试点经验,共同勾勒出高效课堂的蓝图。
本次研讨提炼出可落地的优化路径,更凝聚了集体智慧,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实践,让课程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引擎。
四、心得采撷:
教师感言见证专业觉醒
初中语文王丹妍:聆听吴教授的讲座使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意识到要在日常教学中更注重目标的明确性与过程的实效性,以终为始,读写贯通,从单一的“课堂”活动组织,转变为对整个“课程”的系统构建,真正把课程纲要转化为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实践,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沈添天:吴教授“教学是探索和发现”这句话彻底点醒了我,接下来的教学我打算设计为先抛出真实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再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导,而不是直接灌输答案。这让我对“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新认知——教师不是知识传递者,而是探索引导,后续备课会更注重给学生留足试错、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
初中道法王苏颖:吴教授通过对比分析挖掘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在逻辑,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聆听讲座让我对“学习”“教学”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不断指引着我直面课程改革新挑战,开拓教育教学新思路。
初中历史严恺佳:吴教授的讲座系统介绍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变化背后的逻辑,要从过去的知识传递理论转型为现代的知识构建理论。通过“什么不是学习?”“什么是学习?”从操作层面上把我课程及其专业规范、为我明确了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方向。
五、结束语:期待与成长
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书记、校长席璐在讲话中着重强调,本次培训对于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学校在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核心领域攻坚克难过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与重要举措。
围绕培训成果转化与教学质量提升,席璐校长进一步提出未来工作规划: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组织各教研组、备课组深入开展实践行动,系统推进《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工作。编写过程中,将同步搭建交流研讨平台,鼓励各组分享经验、碰撞思路,针对纲要内容进行多轮修改与完善;最终形成具有共享价值的标准化《课程纲要》,并将其作为新学期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纲领,为教学实施、质量把控与课程优化提供明确指引。
当课程设计从经验走向科学,当教学行为从随意走向精准,教育的生命力便在专业土壤中蓬勃生长。“专家引领”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思维的启迪和行动的赋能。从“深思”到“促成长”,《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正是我们践行新课标、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一步。上外尚阳教师团队定能绘制出更科学、更优质、更具“尚阳”特色的课程蓝图,让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尚阳的沃土上蓬勃生长!